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坚实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了解本学科的进展与动向。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各方向主要内容及导师见附表一。
01 数字流域及流域水管理
02 农田水管理及节水灌溉
03 水工建筑物基础稳定性评价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以学分制为基础,本学科在校学习年限为三年。
2、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    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4、    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阶段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5、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一年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学位课)包含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三部分;专业文献阅读、开题报告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必修内容,记相应学分。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总学分、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应不低于学校规定的3年制学分要求:总学分32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18学分,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14学分。
学位课程的考核以考试方式进行,以百分制评定成绩。非学位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为考查,也可根据专业或导师要求定为考试课。考查课程的成绩评定为及格或不及格。考试、考查合格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1.       公共课:第一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100学时  3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
2.       自然辩证法或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 40学时  2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时  1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二学期。
4.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根据学校不同学制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从附表二中选定本学科课程门数及学分。
5.       选修课:根据硕士研究生确定的研究方向,适当在附表二的选修课中选取。
6.       补修课:根据硕士研究生来源不同,为更好地适应研究方向的学习,可适当补修部分本科课程。同等学历考生,应至少补修两门本科课程。补修课程应与导师协商确定,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五、文献阅读
1、    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是硕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进一步巩固基础、扩宽学术视野、加大知识储备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专业文献阅读和综述报告的撰写工作。
2、    研究生至少完成阅读中外文文献50篇(部)、其中外文文献比例不低于30%,并写出阅读报告(至少5000字),经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合格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研究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导师规定的文献资料。
3、    研究生完成专业文献阅读后,要对阅读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撰写综述报告。综述报告不少于3000字。
4、    文献阅读及报告在第2学期结束前完成。文献阅读报告经导师批阅合格后,研究生可获得一个学分。
5、    未能完成文献阅读及综述报告的研究生不能参加开题报告。
6、    根据电子文献资源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本专业要求选修课程《网上专业文献检索》为必选。
六、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实行开题报告制度。
1、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并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在此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并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学期初提交给导师。
2、开题报告会应在第2学期结束前,由学院教科研办组织公开进行,开题报告通过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由各学院教科研办保存至硕士研究生毕业备查。
3、报告人应就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观点、立论、论据、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地向评审委员会汇报。
4、开题报告考核小组由本学科3-5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考核方式以答辩方式进行,考核结果报学院教科研办备查。开题报告通过后,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5、开题报告经答辩、审查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开题报告未能通过的研究生不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须在两个月内申请重新开题。第二次开题仍未通过者,将不能参加本学年的硕士论文答辩。
6、开题报告应当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字数不少于3000字。
七、中期考核
在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为了督促研究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学位论文,实行中期考核制度。
1、各培养单位要统一组织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时间一般在第4学期结束前,按《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小组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2、中期考核在开题报告通过的学期末进行。填写“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表”,备案保存。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将延长其论文工作时间,推迟毕业论文答辩时间。
3、研究生须提交详细的学位论文提纲,并报告论文的进展情况。
4、已经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必须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须申请重新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八、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是全面训练硕士研究生树立严谨的科学学风,培养其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论文工作期间,导师要及时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按时进行论文中期检查。根据实际需要对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对客观原因不能按计划进行的硕士研究生,要及时调整其工作计划,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学院。对因客观原因无法按期完成论文工作的研究生,须提前三个月提交延期毕业申请,经审查批准方可延期,否则按肄业处理。学位论文定稿并经导师审查和专家评阅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1、发表论文的要求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前必须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科技论文1篇,论文署名第一作者为研究生本人,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具体要求以学院学术委员会规定为准。
2、学位论文的撰写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基础理论水平、科研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考察的重要手段。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
1)学位论文要选择本专业和本人研究方向中具有可行性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不可过于宽泛。
2)论文的论点要明确,要体现出一定的新意和创造性。论证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论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正确。应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用他人观点时要准确注明出处,严禁剽窃。
3)论文字数应在30000字以上,同时附以汉字计20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论文要语言通顺,意思表达完整、准确。
4)论文应格式规范,按照统一格式打印、装订。
2、论文答辩
1)申请答辩:研究生要在答辩前两个月提交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同意答辩并写出详细评语,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安排论文评阅和答辩事宜。
2)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前要聘请指导教师以外的两名本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并写出书面评语。其中一位专家必须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外人员。评阅专家名单由本系会同有关部门商定。论文评阅人应在答辩前10日内将评阅书提交答辩委员会。
3)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由5—7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不包括导师),其中主席1人,另设秘书1人。答辩委员会名单由系与导师、学位分委员会协商提出。
4)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应公开进行,答辩人应独立回答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的相关质疑。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进行不公开讨论,并进行不记名投票。若获得半数以上同意票,可视为学位论文通过。以上结果应当场记入相关文件中,并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和成员当场签字。
 
 
附表一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 
 一级学科名称 
 | 
 水利工程  
 | 
 代 码 
 | 
 0815 
 | 
| 
 二级学科名称 
 | 
 水利水电工程 
 | 
 代 码 
 | 
 081504 
 | 
| 
 序号 
 | 
 研   究  方   向 
 |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 
 带 头 人 
 | 
| 
 01 
 | 
 数字流域及流域水管理 
 | 
 以“3S”等数字技术作为技术支撑,以不同尺度的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索水分的形成与运动、变异与转化、污染与防治、开发与利用、调控与管理。研究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变异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确定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最佳保护、利用、调控策略,在流域尺度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演进和可持续发展。 
 | 
 卢文喜 
 | 
| 
 02 
 | 
 农田水管理及节水灌溉 
 | 
 研究农田水分、盐分、养分、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及调控措施。以水——土——作物的关系为基础,提高各个环节的水分转化利用率。探讨农田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水分胁迫对作物的影响、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和节水灌溉的控制机理和技术方法。 
 | 
 卢文喜 
 | 
| 
 03 
 | 
 水工建筑物基础稳定性评价 
 | 
 利用现代岩、土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理论、现代试验测试手段和监测技术,将非线性理论和数值分析方法结合,考虑建筑物、基础及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水工建筑物地基变形分析和稳定性评价,研究注重地质结构和边界条件,着重研究地基变形和强度的本质以及地基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 
 王常明 
 | 
|   | 
  | 
  | 
  | 
  | 
  | 
  | 
 
 
附表二
硕 士 生 课 程 设 置表
 
| 
 类 别 
 | 
 课 程 
编 号 
 | 
 课  程  名  称 
 | 
 任课 
教师 
 | 
 教师代码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授课 
方式 
 | 
 考核 
方式 
 | 
| 
 1 
 | 
 2 
 | 
 3 
 | 
   
 | 
   
 | 
| 
 必 
   
   
修 
   
  
课 
 | 
 公共课 
 | 
 00020011 
00020041 
00020061 
 | 
 第一外国语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 
   
  
 | 
 100 
40 
20 
 | 
 3 
2 
1 
 | 
 Ö 
Ö 
  
 | 
 Ö 
  
Ö 
 | 
   
  
  
 | 
 讲授 
讲授 
讲授 
 | 
 考试 
考试 
考试 
 | 
| 
 基础理论课 
 | 
 00120101 
00120111 
64020152 
64020162 
 | 
 数值计算方法 
数值计算方法在地学中的应用 
数学物理方法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 
 | 
   
  
杨学祥 
邢立新 
 | 
   
  
401719 
401274 
 | 
 60 
40 
50 
40 
 | 
 3 
2 
2.5 
2 
 | 
 Ö 
  
Ö 
  
 | 
   
Ö 
  
Ö 
 | 
   
 |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 
| 
 专业课 
 | 
 64020173 
6402152 
00020211 
00020221 
 | 
 流域水管理 
环境生态学 
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 
开题报告 
 | 
 鲍新华 
包国章 
(导师) 
(导师) 
 | 
 402867 
103138 
  
  
 | 
 40 
40 
  
  
 | 
 2 
2 
1 
1 
 | 
   
Ö 
  
  
 | 
 Ö 
  
  
  
 | 
   
  
Ö 
Ö 
 | 
 讲授 
讲授 
指导 
指导 
 |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查 
 | 
| 
 选 
修 
课 
 | 
 64020124 
64020184 
64020194 
64020204 
64020214 
64020094 
64020034 
64020774 
64020784 
64020794 
 | 
 网上学术信息检索 
节水灌溉的理论与技术 
遥感地学分析 
高等土力学 
高等岩体力学 
同位素水文学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 
水文学前沿问题 
系统科学进展 
水文要素变异及其生态响应 
 | 
 陈继红 
卢文喜 
邢立新 
王常明 
张延军 
苏小四 
卢文喜 
李鸿雁 
卢文喜 
卢文喜 
 | 
 401167 
401428 
401274 
401219 
401247 
  
401428 
  
401428 
401428 
 |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 
 2 
2 
2 
2 
2 
2 
2 
2 
2 
2 
 | 
 Ö 
  
  
  
  
  
Ö 
  
  
  
 |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 
   
  
  
  
  
  
  
 |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 
| 
 补 
修 
课 
 | 
 64020225 
64020235 
64020245 
 | 
 水力学 
地下水水文学 
工程地质学 
 | 
 鲍新华 
肖长来 
李广杰 
 | 
 402867 
600381 
401236 
 | 
 68 
60 
50 
 | 
   
 | 
   
 | 
   
 | 
   
 | 
 讲授 
讲授 
讲授 
 | 
 考试 
考试 
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