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掌握环境科学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必备的专业知识;
2、  掌握环境科学领域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科学研究课题和规划管理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3、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高等院校环境科学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可以到研究机关从事科研工作,可进入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可进入企业和公司从事相关的日常工作,也可进一步攻读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环境化学
2、  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3、  环境规划与评价
4、  环境分析技术
5、  生态环境系统工程
6、  生态环境系统与数字化管理
7、  环境资源价值核算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以学分制为基础,本学科在校学习年限为3年。
2、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  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4、  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阶段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5、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不少于1.5年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学位课)包含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三部分;专业文献阅读、开题报告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必修内容,记相应学分。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总学分、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应不低于学校规定的3年制学分:总学分32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18学分。
1、  公共课:第一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100学时  3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
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40学时  2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0学时  1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二学期。
4、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根据学校不同学制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确定的本学科课程门数及学分,各门课程的学时、学分、开课学期、教学大纲及任课教师见附表2。
5、  选修课:根据硕士研究生确定的研究方向,适当在附表2的选修课中选取。
6、  补修课:根据硕士研究生来源不同,为更好地适应研究方向的学习,可适当补修部分本科课程。补修课程应与导师协商确定,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五、文献阅读
根据本专业对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文献阅读量的需求、进行时间,做出本学科专业的具体规定,同时要做出对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考核要求和办法。
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是硕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硕士研究生阅读中、外专业图书的数量应分别不低于10册和3册,阅读中、外专业论文或报告的数量分别不低于80篇和50篇。研究生应在完成阅读后写出阅读笔记阅读报告,经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合格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
六、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开题报告会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开题报告通过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由各学院教科研办保存至硕士研究生毕业备查。
开题报告应该由指导老师与系(所)相关专业老师组成开题报告评审组对开题报告逐个评审,通过后才能进入论文阶段。未通过开题报告的,应按开题报告评审组意见补充内容后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七、中期考核
对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必须进行一次中期考核,由学院统一组织并制定考核内容及要求,对于未通过者提出再次开题的具体要求。考核结果保存在学生所在学院,以备研究生院随机抽查。凡中期考核不符合要求者,要延长其论文工作时间,并相应推迟毕业论文答辩。
八、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是全面训练硕士研究生树立严谨的科学学风,培养其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专业文献阅读、选题、论文开题报告、学术调研、论文撰些、论文答辩等。
论文工作期间,导师要及时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进度,按时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对因客观原因不能按计划进行的硕士研究生要及时调整计划,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学院。对因客观原因无法按期完成论文工作的硕士研究生,须提前三个月提交延期毕业申请,经审查批准方可延期,否则按肄业处理。
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学校学位管理条例规定执行。学位论文要求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清晰,数据准确可靠,文字流畅,书写规范,讨论深入,论文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参考价值。
 
 
环境科学专业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 
 一级学科方向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代 码 
 | 
 0830 
 | 
| 
 二级学科方向 
 | 
 环境科学 
 | 
 代 码 
 | 
 083001 
 | 
| 
 序号 
 | 
 研究方向 
 | 
 主要内容简介 
 | 
 带头人 
 | 
| 
 01 
 | 
 环境化学 
 | 
 主要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变化途径及演变机理。特别是自然水体中生物膜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变规律研究。 
 | 
 董德明 
 | 
| 
 02 
 | 
 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 
 主要研究大气和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监测及其化学变化,特别是催化氧化技术及环境光化学反应。另外还研究污染物的治理方法与控制途径。 
 | 
 董德明 
 | 
| 
 03 
 | 
 环境规划与评价 
 | 
 主要研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中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问题,数理统计方法,计算机在环境评价与规划中的应用等。 
 | 
 董德明 
 | 
| 
 04 
 | 
 环境分析技术 
 | 
 主要研究环境中污染物的分析与监测技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污染物形态分布及其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中的质量保证理论与应用等问题。 
 | 
 董德明 
 | 
| 
 05 
 | 
 生态环境系统工程 
 | 
 研究自然与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生态环境的演变机制,以及监测与治理技术,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评价、保护与综合治理。 
 | 
 汤洁 
 | 
| 
 06 
 | 
 生态环境系统与数字化管理 
 | 
 研究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影响因素,采用3S与环境模拟技术进行生态环境演变规律研究,生态环境评价与预测,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建立和数字化管理等研究,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 
 汤洁 
 | 
| 
 07 
 | 
 环境资源价值核算       
  
 | 
 主要研究环境资源的价值形态机制、价值核算方法。此外还研究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应用。 
  
 | 
 董德明 
 | 
|   | 
  | 
  | 
  | 
  | 
  | 
  | 
  
  
  
  
  
  
硕 士 生 课 程 设 置 表
| 
 类 别 
 | 
 课 程 
编 号 
 | 
 课  程  名  称 
 | 
 任课教师 
 | 
 学时 
 | 
 学分 
 | 
 开课时间 
 |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 
 1 
 | 
 2 
 | 
 3 
 | 
   
 | 
   
 | 
   
 | 
| 
   
  
  
  
必 
   
   
修 
   
   
课 
 | 
 公共课 
 | 
 00020011 
00020041 
00020061 
 | 
 第一外国语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 
 100 
40 
20 
 | 
 3 
2 
1 
 | 
 Ö 
  
Ö 
 | 
 Ö 
Ö 
  
  
 | 
   
  
  
 | 
 讲授 
讲授 
讲授 
 | 
 考试 
考试 
考试 
 | 
   
 | 
| 
 基础理论课 
 | 
 64020252 
64020262 
64020272 
 | 
 环境生态学 
环境污染与控制化学 
环境地学 
 | 
 包国章 
康春莉 
李杰 
 | 
 40 
40 
40 
 | 
 2 
2 
2 
 | 
 Ö 
  
Ö 
 | 
   
Ö 
  
 | 
   
  
  
 | 
 讲授 
讲授 
讲授 
 | 
 考试 
考试 
考试 
 | 
   
 | 
| 
    
专业课 
 | 
 64020283 
  
64020293 
  
64020303 
64020313 
64020323 
64020333 
  
77777777 
  
 | 
 环境分析与监测质量控制技术(环境化学) 
环境经济学(规划与管理方向) 
环境影响评价 
现代环境分析化学 
生态环境学(生态) 
污染与恢复生态学(生态) 
博导专题讲座 
专业文献阅读 
开题报告 
 | 
 董德明 
  
王菊 
  
房春生董德明 
汤洁 
马小凡 
  
导师 
导师 
 | 
 40 
  
40 
  
40 
40 
40 
40 
 | 
 2 
  
2 
  
2 
2 
2 
2 
  
1 
1 
 | 
   
  
Ö 
  
  
Ö 
Ö 
  
 | 
 Ö 
  
  
  
Ö 
  
  
Ö 
  
 | 
   
  
  
  
  
  
  
 |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 
   
 | 
| 
   
  
  
选 
   
   
修 
   
   
课 
  
 | 
 64020344 
  
64020354 
  
64020464 
  
64020364 
  
64020374 
  
64020384 
64020564 
  
  
64020694 
  
64020604 
 | 
 仪器分析进展(环境化学) 
信息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规划与管理方向) 
环境管理与规划(规划与管理方向) 
大气环境污染与控制化学(环境化学) 
3S技术与环境模拟方法(生态) 
高等环境科学实验 
环境污染机理与修复技术 
第二外国语 
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水环境优化管理 
 | 
 刘淼 
  
房春生 
  
王宪恩 
  
李绍民 
  
李昭阳 
  
康春莉 
郭平 
  
  
李海毅 
  
沈万斌 
 |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 
 2 
  
2 
  
2 
  
2 
  
2 
  
2 
2 
  
  
2 
  
2 
 | 
   
  
Ö 
  
  
  
  
  
  
  
Ö 
Ö 
  
  
Ö 
 | 
 Ö 
  
  
  
Ö 
  
Ö 
  
Ö 
  
  
  
  
  
  
  
Ö 
 | 
   
  
  
  
  
  
  
  
  
  
  
  
 |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实验 
讲授 
  
  
  
  
讲授 
 |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 
   
 | 
| 
   
补 
修 
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